数据记录详情

Stephanospermum trunctatum sp. Nov.

中 文 名 : 截形冠籽(新种)
科名信息:Medullosales,髓木目
属名信息:Stephanospermum,冠籽属
文献描述: 1988 Stephanospermum cf. akennioides,李中明博士论文,图版1-4;图版5,图1 1991 Stephanospermum cf. akennioides,Li,p.115-133;figs 1-20 1995 Stephanospermum cf. akennioides,Li and Cui,p.62(注:该页下图颠倒了)
形态描述: 仅有纵切面的标本,种子顶端呈近截形,两侧边向基部略收缩,基部略呈钝尖状。种子长7.2mm,最大直径3.8mm。顶端具4个齿状的冠,冠高300-600m,基部宽200m。种子顶端中央具一低矮的珠孔喙,300m高,基部直径300m。珠被仅保存有硬质层,厚100-150m。分为二层:外层为一层柱状细胞,内层由5-10层细胞构成,细胞近等径,直径10-15m。珠心除在种子基部外均与珠被分离,与大孢子断续贴合,维管束断续分布于珠心和大孢子之间。在大孢子内有多细胞的雌配子体,但仅其边缘的细胞保存较好,表皮细胞状,外平周壁较厚。
比较研究: Hall(1954)将冠籽属分为两个亚属。一个是无喙籽亚属Arhynchospermum Hall,具低矮的珠孔喙和硬质层冠;另一个是管籽亚属Siphonospermum Hall,具高的珠孔喙和硬质层冠。目前冠籽属共有6个种,其中3个种归入无喙籽亚属,包括:Stephanospermum caryoides Oliver、S. costatum Good et al.和S. ovoides Hall;另外3个种归入管籽亚属,包括:Stephanospermum akenioides Brongniart、S. elongatum Hall和S. konopeonus(Langford)Drinnan et al.。这6个种及当前标本的主要特征比较见表6-1。 与这6个已有种相比,当前标本在形状上比较特殊:其顶端近截形,最大直径位于近顶端处,基部钝尖。而其它6个种的最大直径均位于近中部,顶端不呈截形,基部近圆形。此外当前标本的珠孔喙及硬质层冠都很低矮,不如其它6个种的发育。李中明(1988;Li,1991)认为当前标本的珠心内的维管束为一连续的套状构造,但经观察他的文章中的图片(Li,1991:figs 4,5)以及他留下的标本,发现珠心中的维管束实际上是呈分离的束分布于珠心和大孢子之间(见本文:图版47,图E、F)。如果这种现象不是由于保存不佳所造成,它应当是区别当前标本与其它6个种的重要特征之一,因为后者的珠心维管束都是呈连续的套状。 李中明(1988;Li,1991)认为当前标本与法国晚石炭世斯梯芬期的Stephanospermum akennioides(即本属的模式种)相近,因此将其定为S. cf. akennioides。本文作者认为两者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纵切面形状、冠和珠孔喙的发育程度等)差别明显,很难用发育阶段不同来解释。前已提到,当前标本的珠心内的维管束为分离的束状,而Stephanospermum akennioides的为连续的套状。此外,两者的地质时代相差很远,一个是晚石炭世,一个是晚二叠世,它们属于同一个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本文将其定为一个新种,代表了冠籽属中地质时代最新的一个种。 表6-1:冠籽属几个种主要特征对比(Table 6-1:Main features of the known species of Stephanospermum Brongniart) 种 特征 S. akenioides S. caryoides S. costatum S. elongatum S. konopeonus S. ovoides S.trunctatum sp. nov. 种子纵切面形状 长椭圆形 近圆形 卵形 椭圆形 椭圆形 卵形 顶端近截形,基部钝尖 种子直径 4-4.5mm 12.5mm 8mm 5-8.5mm 5-6mm 7mm 3.8mm 种子长 10mm 15.5mm 15mm 13-19mm 8-11mm 10mm 7.2mm 种子长/直径 2-2.2 1.2 1.88 1.5-1.7 1.6-1.8 1.4 1.9 冠长 1mm 1mm 无 1.4-2mm 0.7-1mm 0.23mm 0.3-0.6mm 珠孔喙长 1.7mm 0.8mm 无 3.5-4.4mm 1.5-1.7mm 1mm 0.3mm 柱状细胞层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硬质层厚度 300m 900m 100m 450m 300m 300m 100-150m 资料来源 ①② ①② ②③ ②④ ② ②④ ⑤, this paper ① Doubinger et al., 1995;② Drinnan et al., 1990;③ Good et al., 1982;④ Hall, 1954;⑤ Li, 1991
时代产地: 贵州水城汪家寨矿汪家寨组顶部1号煤层煤核,晚二叠世晚期。
图版信息:图版47,图D-F
数据来源:中国煤核植物(2009),页码: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