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发布区域培训会在尼泊尔举办

为期2天(8月23日-24日)的“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发布区域培训会”(Regional training on biodiversity data publishing in the Hindu Kush Himalayan region Training Overview)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由GBIF(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MAB(Global Mountain Biodiversity Assessment,全球山地生物多样性评估机构)、ICIMOD(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等三家国际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组织联合举办,共有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等八个国家的20多名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包括中科院植物所许哲平博士和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高信芬博士。

整个培训会分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理解全球性和区域性数据发布平台”中,通过介绍了解了GBIF的信息学框架、资源和网络系统,台湾GBIF节点的工作进展,GMBA在山地生物多样性评估平台研发的情况,以及HKH(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区域性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框架等。在第二部分“使用HKH-BIF(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平台来发布HKH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中,参会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了解了GBIF IPT(Integrated Publishing Toolkit,集成发布工具包)的使用方法、数据准备操作以及元数据填报操作,对该工具强大地功能和已有数据的准备及转换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在第三部分“科研和决策工作中数据发布的展望”中,通过不同的用户案例,与会人员了解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在科研和政府决策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大量数据信息的科研和决策工作,并提出了今后的趋势将是“大数据时代”下新的科研工作模式的转变。

目前,GBIF上面该地区的标本数量为282.39万份,其中阿富汗(5.58万份)、孟加拉国(2.07万份)、不丹(1.80万份)、中国(大陆85.72万份,台湾地区97.87万份)、印度(56.68万份)、尼泊尔(8.75万份)、缅甸(6.75万份)、巴基斯坦(17.17万份)。与这些国家的实际馆藏量相比,这显然还远远不够,如在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中,中国大陆地区仅云南、四川、广西、青海、西藏、新疆等西南各省的标本就有超过166万份植物标本。

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和挑战,培训会临近结束的时候,主办方提出了联合开展HKH地区濒危、特有和入侵物种的“数据论文”(Data Paper)的研究项目,这将是一个从数据、平台到论文发表和引用、反馈,再到再应用的循环流通过程和全新的“数据驱动”研究模式。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基本形成了与合作国家的相关机构或组织签署MOU之后,再做更进一步合作的意向。